基因组测序>
建库测序>
人类基因组测序>
动植物基因组测序>
微生物基因组测序>
转录调控测序>
表观组测序>
单细胞测序>
空间转录组>
基因分型>
质谱分析>
蛋白组学分析>
代谢组学分析>
免疫定量>
多组学联合分析>
分子育种>
基因合成>
Xenium空间原位基因表达送样指南
一、支持样本类型
1.冷冻OCT包埋组织块(Fresh Frozen, FF)二、送样建议
样本类型 | 送样量/样 | 保存条件 | 运输条件 |
---|---|---|---|
OCT包埋块 | 组织厚度大于1mm,面积<10.5mm*22.5mm | OCT 包埋冻组织块,-80℃保存 包埋盒外标注切割面 | 干冰邮寄运输 |
FFPE石蜡包埋块 | 组织厚度大于1mm,面积<10.5mm*22.5mm | 建议为 1年内样本,4℃保存 | 冰袋邮寄 |
1.冷冻OCT包埋组织块送样要求
冷冻OCT包埋组织块-80℃密封保存,干冰运输寄送(组织块保存时间建议3个月以内,以质检结果RIN≥4为合格标准)。2.FFPE蜡块送样要求
蜡包埋块密封后4℃保存,冰袋寄送(蜡块建议一年以内,以质检结果DV200为准)。3.多组织同时包埋操作方法
为提升芯片点阵利用效率,对于有些较小的组织类型,可以选择将多个组织同时包埋在一起,切片贴片后,实现一个芯片点阵铺贴多个组织。进行此类包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三、保存及运输
1. 冷冻OCT包埋样本:将样品从-80℃冻存环境中取出,放入壁厚且质量完好的泡沫盒中,样品的四周都需用干冰填满,将泡沫盒密封好后邮寄至诺禾致源样本组。24 小时内能够到达的,干冰重量不得低于 5kg;48 小时内能够到达的,干冰重量不得低于 10kg;72 小时内能够到达的,干冰重量不得低于 15kg。附件1:新鲜或冷冻组织OCT包埋方法
1.所需试剂及耗材
名称 | 厂商 | 货号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OCT 组织包埋剂 | 日本樱花SAKURA | PN-4583 | 湿冰或4℃冰箱预冷≥30min |
组织包埋盒 | / | / | 包埋盒大小:17*17*5mm |
干冰 | / | / | 将干冰尽量敲碎 |
医用镊子 | / | / | 使用前干冰预冷≥30min |
锋利刀片 | / | / | 使用前干冰预冷≥30min |
实验用吸水纸 | / | / |
2.准备工作
2.1 将干冰盒中的干冰尽量敲碎,将镊子、刀片等工具放置在干冰上预冷30min以上。3.取样
3.1 尽量收集新鲜组织样本,避免室温长时间放置,避免污染; 临床样本建议将组织放在干净的离心管或密封袋中,埋入湿冰中短暂保存和运输(小于30 min)。4.包埋
4.1 将组织包埋盒放到干冰盒内,向包埋模具内注入少量经过湿冰预冷的OCT,注意不要产生气泡。5.速冻
组织包埋盒继续放置在干冰上并盖上干冰盒盖子,速冻 10min-20min 直至包埋剂变硬变白。6.保存
包埋后的组织固定在包埋盒中,转入自封袋内标记好送样信息即可干冰寄送样本。如暂不送样,则需要将包埋块密封好后放在 -80℃冰箱中冻存。附件2:新鲜组织冻存操作方法
2.1 所需试剂及耗材
名称 | 厂商 | 货号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异戊烷 | Sigma | 270342 | |
液氮 | / | / | |
干冰 | / | / | 将干冰尽量敲碎 |
液氮及异戊烷容器 | / | / | / |
医用镊子 | / | / | 使用前干冰预冷≥30min |
锋利刀片 | / | / | 使用前干冰预冷≥30min |
实验用吸水纸 | / | / |
2.2 准备工作
2.1 干冰盒中的干冰尽量敲碎,将镊子、刀片等工具放置在干冰上预冷30min以上。3.取样
取样过程同"一、新鲜或冷冻组织OCT包埋方法"4.冷冻
4.1 用镊子将组织放入异戊烷,完全浸入液面1min至完全冷冻,冷冻时间根据组织类型和大小而有所不同。5.保存
将放入冷冻管内的冷冻组织密封好放入样本存放盒或密封袋中,标记好样本信息,放在 -80℃长期保存。开展实验前,可将冷冻样本取出后按照“一、新鲜或冷冻组织包埋操作方法” 的流程完成样本包埋工作。附件3:石蜡块组织包埋方法
组织处理
石蜡切片用组织处理的步骤
1. 获取新鲜标本
新鲜组织标本有各种来源。应当注意的是,在从患者或实验动物身上取下时,它们很容易发生自溶。请务必在取下后尽快小心处理和适当固定。理想情况下,应在切除后,立即固定;如无法立即固定,也应在组织离体后,30分钟以内完成组织固定。2. 固定
将标本放入10-15倍于组织块体积的液体固定试剂(固定剂)中,推荐10% NBF (中性甲醛缓冲液)或 4% PFA(多聚甲醛)。固定剂将缓慢渗透组织,导致组织变硬,使组织中的核酸和蛋白质发生交联,便于长期保存,也可使组织免受后续处理步骤的影响。理想情况下,标本应保留在固定剂中足够长时间,以让固定剂能够渗透到组织的每个部分,然后再额外保留一段时间让固定化学反应达到平衡(固定时间)。通常,这意味着标本应该固定 6-24 小时(一般4 mm厚度以内的组织固定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,固定时间过长,可能会影响后续基因检出结果)。3. 脱水
熔化后的石蜡有疏水性(不可与水混溶),因此在浸蜡前,必须去除标本内的大部分水。一般通过将标本浸入一系列浓度渐增的乙醇(酒精)溶液直至达到纯净无水乙醇来进行这个过程。乙醇在所有比例下均可与水混溶,因此,标本中的水逐渐被乙醇替代。使用一系列渐增的浓度来避免组织过度变形。 对于厚度不超过 4mm 的标本,一般的脱水顺序为:(不同大小和类型的组织脱水条件均有不同,建议根据以往的组织类型处理经验调整浓度梯度和处理次数)4. 透明
虽然组织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水分,但组织仍然无法被石蜡浸润,因为石蜡和乙醇很大程度上不混溶。因此,需要使用一种溶剂替换组织中的乙醇(一般选择使用二甲苯),然后二甲苯又能被熔化的石蜡取代。该过程中的这个阶段称为“透明”,选择“透明”一词,是因为许多(并非全部)透明剂会给组织带来透光或透明效果。透明剂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去除组织中的大量脂肪,否则脂肪会阻碍浸蜡。 对于厚度不超过 4 mm 的标本,一般的透明的处理顺序为:5. 浸蜡
一般选用组织学实验专用石蜡,熔点为55℃~60℃,在此60℃下可浸润到组织中,然后冷却到 20°C,使其凝固。组织学专用石蜡是纯化石蜡和各种添加剂(可能包括树脂,如苯乙烯或聚乙烯)的混合物,具有非常特殊的物理特性,可使经蜡浸润的组织便于切成极薄的切片,并保留充分的弹性,并在温水浴上漂浮过程中完全变平。 对于厚度不超过 4 mm 的标本,一般的浸蜡处理顺序为:6. 石蜡包埋
使用包埋模具进行组织包埋,模具内填充有熔化的蜡和标本。在模具中要非常小心地定向标本,因为它的放置方向将决定“切片平面”,这是空间转录组后续实验的重要考虑因素。 将一个包埋盒(小孔蓝)放在模具顶部,加上更多的蜡,将整个组织块放在冷凝板上固化。完成这个操作时,带有附上的包埋盒的组织块可从模具中取出。附件4:送样地址
收件人:诺禾致源样品组Copyright@2011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07085号-1